"圣贤之道,唯诚与明"的字面意思什么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09:46:28
每个字的字面意思解释清楚.
"十住、十行、十迥向的菩萨,是贤位的菩萨;初地以上至十地菩萨,则称为圣"中,"十住","十行","十迥向","初地以上至十地菩萨"是怎么样理解的?

圣贤之道。唯诚与明。

祖师的这篇序,这两句是总纲。‘圣’可以称为佛,‘贤’可以称为菩萨。我们通常讲‘三贤十圣’。十住、十行、十迥向的菩萨,是贤位的菩萨;初地以上至十地菩萨,则称为圣。我们要想成佛、成菩萨,这一条道路,从纲领上讲,就是这两个字—‘诚’与‘明’。八万四千法门,无论修什么法门也离不开这两个字。离开这两个字,方向就错了,就是常言说的盲修瞎练。我们如果能守住这两个字,这就是菩萨道,也就是圣道。

怎样叫做‘诚’?‘诚’很不容易做到。在佛法里讲‘诚’,就是‘定’。‘明’就是‘慧’。诚是体,明是用。懂得这个意思,《金刚经》、《楞严经》里面说得很多。‘诚’就是如来藏的性体,就是常住真心;在菩提心里面讲,就是直心。佛在《无量寿经》里,给我们说的‘至诚心’,就是‘诚’的意思。

‘明’是智慧,对于一切事相、一切事理,都能够通达明了,而没有错误,叫做‘明’。所以‘明’在我们初学佛的人来说,就是省察的功夫。我们要常常反省、检点、观察,而后才能做到改过,才能做到积善。所以改过与积善,在世尊教法中说:‘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’。是要建立在‘诚’和‘明’的基础上。

如果我们没有诚明,就不晓得什么是恶,什么是善,那还谈得上改过与积善。唯有诚明的人,才懂得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。要改恶,要修善。‘诚’也就是讲的自净其意。这两个要同时具足。即诚而明,即明而诚。就是佛法里讲的定慧双修。修到定慧不二的时候,自自然然就证果了。证的什么果呢?圣道当然就是证得圣果、无上菩提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无障碍法界—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的圣果。所以祖师在这里给我们一语道破:‘圣贤之道无他,诚明而已’。这两个字,不但整个《了凡四训》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,可以说世出世间法,都是以这个为根基。《了凡四训》教给我们什么?就是教我们‘诚’、‘明’这两个字。祖师后面还有详细的说明。

http://www.wanfusi.org/article/books/0361.htm

林副统帅有一句名言:不说假话,办不成大事!